宏觀角度看汽車行業在中國的發展
從一個大行業的發展趨勢看,發展周期大概在30年,例如每個國家的房產,汽車行業也不例外,都會跟股票一樣出現波峰波谷。
2000年起的第一批造車潮,由于剛需的刺激,造就不懂汽車的李書福都可以在這個行業賺到錢甚至成立品牌。李書福曾說過四個輪子加個沙發就是一輛車,造老百姓買的起的車,這句話體現當時老百姓對汽車剛需下的真正需求,它只是個代步的交通工具,這個時期大家能買的起汽車區間在5w-10w。
2005年后這種造車方式開始被淘汰,合資企業開始搶占中國市場,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國產車和合資車的激烈競爭階段,尤其體現在10w左右的車型。
2015年后,合資車開始顯現自己的優勢,到2017年國內車企銷售第一次出現拐點。目前這兩年看,汽車購買轉入高端汽車和進口汽車的競爭,汽車銷售步入30w大關。由于多年汽車銷售的積累,二手車市場悄然而生。
整體分析汽車市場,我們可以把汽車市場在國內分為三個階段:黃金十年,白銀十年,黃銅十年。黃金十年不懂的人也可以在這個行業賺到錢,白銀十年是一個比拼技術和性價比的十年,黃銅十年是真正的中國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競爭的10年,同時也是二手車市場的黃金期,這十年我們國內車企如何彎道超車,車企如何破局,車企新的希望是新能源車?還是共享汽車?抑或是汽車后市場?
微觀角度看汽車行業在中國的發展
近幾年人們對于汽車的剛需接近飽和,加之受房貸等各種壓力,導致汽車銷量逐年下滑。加上人們自身對汽車要求的提高,導致買車更慎重。人們除了代步工具,更看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帶給自己的精神享受,再就是同車型競爭激烈,可選車型太多,導致市場開始細分。
國內巨頭國企汽車發展有幾個問題
第一、汽車產品高度同質化。中國發展了很多汽車品牌,從發展趨勢上看在走一條家電行業,啤酒行業都走過的老路,大量的同質化產品,可以說拿掉logo都很難判斷是哪個車企的車型。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這個現象在目前兩輪電動車市場也非常普遍,例如雅迪,愛瑪等。高度同質化后的結果就是打價格戰,價格戰導致企業研發投入縮減,研發投入不足,一定會導致核心技術的缺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第二、大量建汽車基地,導致供大于求。
汽企目前全靠國內市場,國內市場蛋糕本身就怎么大,我們國內汽車又缺乏核心技術,在國外也沒有強大的發展競爭力。
所以,最終成熟的市場一定是幾個品牌的競爭,而不是群雄逐鹿。
第三、研發性的缺失。中國的車企在跟國外競爭的時候,幾乎沒有競爭力,這一點中國車企缺乏跟華為一樣的企業。在汽車設計領域,基本都是以每小時200~300元不等的費用購買設計師突擊趕項目,(圈內人士提供信息)不重視原創性,重復做別人做過的產品,沒有屬于自己的DNA。
節能減排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中國借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實現中國汽車的產業轉型,是中國實現汽車轉型的唯一機遇。中國不走電動化,中國的汽車工業轉不了型,原因在我們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落后,這個決定中國汽車的突破點是新能源,能源結構決定我們的出路在新能源汽車,能源的創新以及技術的創新都很重要,原創設計車型創新,動力創新 ,技術創新,吸引消費者,才能刺激消費。新能源汽車是有機會彎道超車,這個彎道超車是否成功在于我們的原創性設計,而非單純的外觀設計,甚至有的設計師把效果圖畫的好壞作為評判標準,原創性設計是一個宏觀設計和表現能力的表達。要求對汽車產業有一定的了解。
房地產進軍汽車產業的結果如何?
房地產企業紛紛進入汽車產業,是一種資本的運作,從基礎層面來講,汽車產業不是有錢就能做,就算有錢做出來也未必能成功,這個行業淘汰率非常高,因為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跟傳統的建筑房地產完全不一樣,房地產企業是用農民工就能達到目的的行業,而汽車行業沒有工程師,設計師是很難做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房地產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保持觀望態度,也許房地產企業醉翁之意不在酒,懂股票的可以研究下這些房地產商的股票。
同樣是外行的特斯拉為什么造車成功了?
特斯拉的成功源于早期的失敗,而且特斯拉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造車經驗積累了,而且特斯拉的技術都來源于自己的火箭技術,甚至新發布的皮卡也是新材料的運用。從設計上看,特斯拉每一個設計都是汽車行業的顛覆設計,特斯拉提出的無進氣柵設計,最初被很多車企吐槽,現如今modle 3一樣好評如潮。在設計上特斯拉是一個堅持原創設計的典范。首先每一個車型都是根據市場推出的,從來不做跟隨者,自動蝴蝶門,無人駕駛,防彈玻璃,防彈外殼 ,甚至鉆石切割面的皮卡外觀設計,都無不震驚全球汽車愛好者。從這幾點看,這確實是一家敢于創新的企業,同樣是創新,國內的新能源目前還在模仿階段,完全的創新也有,但是都處于概念車階段,沒有達到量產。
從特斯拉的發展歷史,你可以看出,失敗是成功之母,當然產品好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不是靠一些政策來搶占市場,真正好賣的產品都是品質打動消費者,靠低價的營銷手段,都只能解決一時之需。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兩家美國企業通過產品的品質取得了全世界人們的贊賞,一家是蘋果公司,另一家是特斯拉,當然我們中國的華為已經占領了全球人們的內心。汽車行業是否能打破僵局,出現華為這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型車企,我們拭目以待…………